February 18, 2010

【吳哥隨筆】小吳哥看日出

Angkor Wat Sunrise at 07:42, 25/Jan/2010

小吳哥看日出,是個很奇異的經驗。除了當天早上米奇因為時差而完全把鬧鐘時間搞錯,導致我們比和嘟嘟車司機約定的時間晚了將近半小時才從旅館出發以外,大清早進小吳哥和在蓮花池邊等待的經驗,也讓我印象深刻。

我們抵達小吳哥大約是將近六點,大清早,周圍仍是伸手不見五指的漆黑。之前一直在掙扎要不要帶/買手電筒,結果到飯店以後,發現抽屜裡有一支可以借用一下,不過當天早上的慌亂,想當然是把它留在抽屜裡了。下了嘟嘟車,小販看我們沒拿出手電筒,開始喊價,從原本一支十二美元開始,我討價還價不成,仗著米奇的夜視甚佳,以及可以跟著其他遊客的腳步慢慢走,決心不買。小販看我沒打算掏錢也急了,最後竟然自己砍價到五美元,只是我心意已決,他自然還是沒做成生意。

摸黑走進了小吳哥,我們先到右邊水塘拍倒影,再走到左邊的蓮花池。右邊水塘人不多,我才納悶是不是因為我們太早來,沒想到,一往蓮花池走去,馬上人聲鼎沸,小販熱情招呼搬塑膠椅拿菜單要我們點早餐,想必是這地方行之有年的生意模式。我們沒吃,也沒打算在那邊吃,幾位小姐努力地報出她們的名字和編號,希望我們晚點會去光顧...燦爛朝陽,就在這吵雜人群和小販往來的期間,悄悄報到。

一旁的導遊看著我們的相機,說:「別太早離開,角度找得好,可以拍到太陽在塔正後方形成光暈。」我們就這樣拍啊拍的,一直等到看日出的人群幾乎散去,早晨的參觀人潮陸續抵達時,才慢慢地往入口走去。

【吳哥隨筆】巴肯山日落

IMG_0067

現在回想起來,兩個剛下飛機又有歐亞時差的旅人,一到旅館放好行李就頂著烈日出門,其實也真是件累煞人的事。

跟飯店前的嘟嘟車司機講好,請他先載我們去買門票,然後去小吳哥走一圈。由於從飯店摸出門已經是下午將近三點,我們並沒有走進小吳哥內部,而是把外圍走了一遭,體驗一下被小販包圍的“樂趣“,然後就直接往巴肯山前去。

上山的路程不長也不難走,我們隨著人群,不消一會兒就到了早已人滿為患的國王廟。在出發之前看了不少文章,說這廟陡難爬,不過等我真到了現場,倒覺得還好,手腳並用一下就上去了,倒是在廟頂觀察往上爬的遊客,挺有趣的。亞洲旅行團出乎意料地多,不過大多是蜻蜓點水來去匆匆,這巴肯山看落日,不是該待到太陽真的下山,才算看到?結果,許多旅行團遊客爬上廟頂,待個十幾分鐘意思一下,就往山下走,還真是可惜了。

我們和人群一起欣賞落日餘暉,光暈從金黃到深黃、再到殷紅的色彩層次變化,讓人手忙眼忙,努力地記錄著每一個瞬間,下午五點三十一分,我按下最後一次快門。

隨著人群往山下走,我們往與嘟嘟車司機約定的會合點走去,這會兒才被在山下等待的遊覽車群和嘟嘟車群給嚇到,算一算,這來來去去,短短兩小時來巴肯山走一遭的至少也有兩千人,這人數不是不嚇人的。去之前就知道亞洲人瘋吳哥,不過還真是等人到了當地,才真體會到這瘋狂的程度啊!

February 16, 2010

遊吳哥 - 行程

Bayon -  every face seems different

一月底,兩人終於去了一趟夢寐已久的吳哥窟。在參考各大旅遊網站,然後跟導遊討論後,我們最後的行程大概是這樣的:

1/23:移動日,從米蘭經新加坡,次日飛抵暹粒。
1/24:中午抵達暹粒機場,在飯店辦理好入住手續後,跟嘟嘟車司機談定,先到小吳哥逛逛,然後去巴肯山欣賞傳說中的美麗夕陽。
1/25:大清早到小吳哥看日出,之後先回飯店,再到暹粒市區逛市集,下午參觀羅洛士遺址群(Roluos Group)。
1/26:開始有私人導遊的四日行程,這天早上逛小吳哥,下午走班蒂喀黛寺(Banteay Kdei) ,然後去塔普倫寺(Ta Prohm)看古墓奇兵。
1/27:上午參觀洞里薩湖最大的聚落Kampong Khleang並遊湖參觀水上人家,下午去崩密列(Beng Mealea)玩古墓奇兵。
1/28:先參觀大吳哥的巴楊寺(Bayon)、巴普昂寺(Baphuon)、天宮(Phimeanakas)、鬥象台(Elephant Terrace),下午再到寶劍寺(Preah Khan)。
1/29:先到班蒂斯蕾(Banteay Srei)走一圈,再往荔枝山看水底雕像、臥佛和瀑布,回程又再去了一趟班蒂斯蕾(Banteay Srei)。
1/30:早上參觀吳哥藝術學校(Artisan D'Angkor)並到市中心採購,下午坐熱氣球,然後再次回到塔普倫寺(Ta Prohm)拍古墓奇兵。
1/31:中午的班機前往新加坡短暫訪友,晚上搭機回米蘭,隔日抵達。

原本以為十天七夜的時間,應該可以把這個地方完整看過,沒想到以我們的速度,一週的時間了不起看完人家旅行團的三天行程,不過,旅行總是得留下些遺憾,才會有舊地重遊的動力,儘管這次的暹粒行不甚完美(後半段我得了旅行者腹瀉,會到義大利又接到婆婆去世的噩耗),我不得不承認,在走了這一趟以後,我終於稍微能體會為什麼許多人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回到這裡,柬普寨真的是個魅力十足的地方!

January 01, 2010

【食驗室】西西里醋溜雜蔬

2010年的第一天,會在睡覺、煮飯、聚餐中渡過。昨晚去朋友的轟趴,幫人過生日順便慶祝新年,一群人吃吃喝喝,聊天嬉鬧彈琴唱歌,清晨三點半煮了糖火酒,沒想到一杯熱騰騰的糖火酒下肚,我馬上不勝酒力,不過回到家也已經是將近五點的事情了。

曾經想跟很多人一樣,寫個什麼2009年回顧或2010新年新希望什麼的,不過這麼認真思考人生的事我不在行,所以還是決定來寫吃的。

這一陣子很有煮菜帶到別人家的命,聖誕節如是,新年轟趴如是,新年的第一天仍然如此。

今年聖誕節的菜色仍舊按照義大利和家裡的傳統,所以前菜出現了超讚的煙燻鮭魚和大明蝦,小姑用雞架子和牛舌牛頰肉煮了高湯搭配包了火腿餡的義大利麵餃搭配肝醬,第二道則是蔬菜燴肉,家裡有人吃素,於是我準備了西西里醋溜雜蔬(Caponata)、蔬菜鹹派和洋芋泥,加上公公準備的水果沙拉,以及好朋友手工製作的聖誕麵包,一頓飯從下午一點吃到將近四點才吃完。話說這次帶去的西西里醋溜雜蔬和蔬菜鹹派都大受歡迎,沒吃完的幾乎被大家瓜分,不過也讓米奇這幾天碎碎唸了好幾回,那道西西里醋溜雜蔬他沒吃到幾口...

在朋友家的新年轟趴,我帶了這七八年一直很受到好評的雞肉沙爹,餐桌上還陸續出現培根烤紅菊苣、韭蔥鹹派、紅菊苣燉飯、燉牛肉和玉米糊,加上朋友的生日蛋糕,一頓飯照例從八點半吃到午夜,新年到來的第一刻,我們在甜酒與親吻擁抱中渡過。酒足飯飽之餘,有人拿出吉他,搬出非洲鼓,打開鋼琴和管風琴,四個男人談唱起來,瞎鬧起鬨到三點多,我們才去準備德國傳統的糖火酒作為另一個餘興節目。熱呼呼的糖火酒煮好,朋友拿出剛熱好的聖誕麵包,加上他準備的法式香蒂莉克林姆(Chantilly cream),繼續吃喝下去,只是糖火酒下肚,我馬上不勝酒力,眼看已經將近五點,趕緊頂著出現好久的貓熊眼跟朋友告辭,於是乎,新年的第一個早上,我照例在溫暖的被窩裡渡過。

新年的第一天,晚上約了要跟朋友聚餐。朋友家有個不到兩個月大的北鼻,我怎麼想都覺得不妥,在朋友家吃飯要讓新手媽媽忙煮飯,帶出門又很不方便,於是乎,在徵得女主人的同意以後,決定由我煮好菜帶過去一起吃。今天本來打算煮小扁豆當午餐,不過昨晚的新年趴,讓我今天中午一點吃飯的情緒都沒有,所以,下午就準備把原本泡好的小扁豆煮起來,加上原來就打算給米奇準備他碎碎唸了好幾天的西西里醋溜雜蔬,再看情況準備一道燉牛肉,剛好前菜第一道第二道都有了。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西西里醋溜雜蔬的做法。

Caponata

材料:中型茄子兩個、中型節瓜五條、黃椒一個、洋蔥兩個、西洋芹兩根、番茄半公斤、松子兩茶匙、橄欖半碗、酸子(caper)兩茶匙、糖五茶匙、蘋果醋或白酒醋半碗,粗鹽、橄欖油。

做法:
1. 茄子先切成指節大小,扮入粗鹽醃一個小時。
2. 芹菜切細片,先用滾水煮兩分鐘後瀝乾,再用一匙橄欖油炒香約五分鐘後關火,一旁備用。
3. 節瓜切小塊,用不沾鍋開大火炒至表面稍微焦黃以後離火備用。
4. 洋蔥切細絲,開中火,用三大匙橄欖油炒至金黃後,加入酸子拌炒約三分鐘後,加入松子和對半切的橄欖,續炒五分鐘,再加入切成小丁的番茄,續煮約十至十五分鐘。
5. 茄子沖水瀝乾後備用。大鍋裡加入可以把鍋底蓋滿的橄欖油,開中火,待油熱後加入茄子和切成小塊的黃椒,炸/炒至茄子表面金黃的程度時,加入節瓜、芹菜、4、糖和白醋,拌勻並煮滾後轉小火慢煮至白醋的味道幾乎消失的程度,就可以關火。

這道西西里醋溜雜蔬每次煮出來的量非常大,上面大概是給八個大人當主菜吃的份量,在小試身手前請三思。據說原本的版本是以茄子為底,到後來出現許多變化,不過基本上都是以季節時蔬為主角。適合拿來當前菜,也可以拿來拌義大利麵,或是當成主菜來吃喔!

December 17, 2009

【食驗室】Aioli沒成功,不過烤鮭魚出爐了!

第一次吃到Aioli,是在今年春天去瓦倫希亞玩耍時,在一間當地餐館嚐到的。在服務生的解釋下,我們知道這東西是由大蒜和橄欖油打成的。我回到家以後,孤狗了一晚就是找不到這東西的資訊(後來才知道關鍵字用錯了),過了幾天,當然也就被我拋諸腦後。

昨天晚上在JO的食譜網站上閒逛,無意間看到這名為Aioli的蛋黃醬做法,在維基上查了一下,確定這就是我們在瓦倫西亞吃到的東西,後來更在撲浪上跟幾位撲友討論起來,原來這東西在法國西班牙挺普遍的,甚至義大利某些地區也有(沒記錯應該是靠阿爾卑斯山法國邊境),更有住在西班牙的撲友熱心告知做法,於是乎,米奇和我便決定今天動手做做看。

也許是橄欖油加得太快吧,我們的大蒜蛋黃醬製作初體驗失敗了,怎麼樣就是沒法打發,更別說打成美乃滋那樣的濃稠度。儘管如此,我也絕對不會浪費那些加在裡頭的上好橄欖油(我們八月從托斯卡納民宿搬回來的),最後決定把這沒打發的大蒜蛋黃橄欖油淋在新鮮鮭魚上,進200度烤箱烤了20分鐘,搭上炒青菜,voilà!! 美味烤鮭魚上桌!

我得承認,今天沒有按食譜操課可能是失敗原因之一,畢竟所有的材料我都隨便加的,不過如果是單純要做烤鮭魚的醬汁,倒是可以參考一下。

醬汁材料:四瓣大蒜、一個蛋黃、一茶匙芥末醬、一茶匙鹽、1/4茶匙胡椒、60ml橄欖油、兩茶匙檸檬汁。(適用兩片鮭魚切片的份量)
做法:蛋黃、芥末醬和磨成泥的大蒜先用攪拌器拌勻,再加入鹽、胡椒、橄欖油和檸檬汁續打至均勻,就可以淋在新鮮鮭魚上,放進預熱到200度的烤箱烤2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