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瑞士.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瑞士. Show all posts

May 22, 2006

[Swiss2006] 晨間漫步

我預計搭乘中午的火車離開巴塞爾,預留了一個早上作為緩衝,一方面讓自己有時間毫無目的地漫步,一方面也希望替前兩天的遺珠之憾留點時間。

早早起了床,把該收的收好,不到九點我就已經把行李搬到車站置物櫃放好,背起背包,又拿著車票到處走去。走到電車站牌,恰巧來了一班車,我也沒多想,就這麼跳了上去…待車子開到Kunstmuseum時,想說還沒有在這一帶走過,就在博物館前下了車。

博物館還沒開門,我大致照了一些照片紀錄,便往萊因河的方向走去。看了一下路上的指標,我決定往另一間青年旅館的方向走去,就說是替下次巴塞爾行探路,了解一下另一間青年旅館的環境和距離。


沿著看似住宅區的路上,經過了有著可愛入口的漫畫博物館、美麗庭園的巴塞爾衛生部、以及綠蔭遮蔽的小教堂。原來,這間青年旅館座落於這麼美麗的地區,我霎時間有點選錯住宿地點的遺憾。之後,我又順著路走到了河岸步道,清朗的天氣,適合拍照的光線,又順手謀殺了不少記憶體。

我突然間有種感覺,「住在這個城市真好!」還記得沒多久以前,跟朋友聊起「最想要居住的城市」,友人選了巴塞隆納,而我則尚且無法決定。短短三天在巴塞爾的停留,第一次讓我有了這個想法。

儘管與其他義大利友人談到巴塞爾的時候,大部分人清一色地想到這個城市在金融與工業方面的成就,不過我看到的巴塞爾是很文化的。這是瑞士境內在文化活動上投注最多經費的區域,有著多樣化的藝文活動,交通便捷,而且綠意盎然非常適合人居,我在尋找的各種城市機能,它都能夠滿足我的需求。

我想,我一定是找到了最喜歡的城市!

May 17, 2006

[Swiss2006] Museum Tinguely

出了拜爾勒基金會,我決定先回青年旅館一趟,把新購入的幾本書放著。儘管背著大背包,而且巴塞爾的博物館大多都設有置物櫃,不過背著幾本畫冊走來走去也是挺重的。

因為回了青年旅館一趟,又隨便找個地方用了午餐,待我真的摸到丁格利博物館,也是將近下午四點的事了。之所以敢走得如此悠閒,一方面是因為博物館離巴塞爾車站不遠,車程包含轉車等車的時間也不過二十多分鐘,另一方面,更是因為這間博物館閉館時間比較晚,一直開到傍晚七點,比其他博物館足足多出兩個小時。

下了公車,一眼就看到博物館醒目的磚紅色建築,以及擺在大門口的雕塑作品。走進大門,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翠綠的草地,清朗但稍嫌炎熱的天氣,吸引許多人來到這個樹蔭密佈、噴泉消暑的小公園。看著孩子們在草地上嬉戲,以及躺在草地上曬太陽小憩的人們,讓我有著一種夏日午後的錯覺。


我其實並不知道這麼一位藝術家的存在,之所以會決定到此一訪,純粹是因為先在巴塞爾觀光局的網站上看到這間博物館的大名,之後又仔細瀏覽了引人入勝的博物館官網。很多功課,是在回家以後才做的。

丁格利(Jean Tinguely)是瑞士雕刻家及實驗藝術家,以機械式動態雕刻著稱。丁格利的作品,大多以電線、金屬片和廢棄物等作為媒材,讓組件以不同的速度運動或旋轉為表現。在博物館內展示的大部分丁格利作品,都連接著一個偌大的紅色按鈕,觀眾只要輕踩一下,就能看到眼前的機器開始運轉。因為作品本身特質所致,讓觀眾非常有參與感,尤其可以看到許多孩子們睜大了眼睛,好奇且目不轉睛地在作品前觀看。


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一件作品,並非身為鎮館之寶的超大雕塑(上圖),而是位於地下樓,將一台雷諾F1賽車解體而構成的作品(照得不好,所以就不放出來了)。還記得這作品乍看之下,很難看得出所以然,因為丁格利創作的特質,讓我直接聯想到廢棄物拼湊。只是昏暗的小房間裡,在牆面上以投影方式播放著F1賽車的片段,仔細一看,更讓我看到了雷諾車廠的商標。在聽了語音導覽資訊以後才了解到丁格利與F1賽車的淵源,藝術家本身是個賽車迷,更與幾位當時的賽車手結為好友,而我後來也在一樓的展示中,看到另一件因為車手意外身亡而引動藝術家靈感的作品。

現在回想起來,因為作品「會動」的特性,很多影像仍然是歷歷在目,也許因為解體賽車的作品,有著一些我本身比較認識的特徵,所以當時才會覺得特別有趣。

丁格利的作品中,還有一個被稱為「繪畫機器」的著名系列。可惜的是,在我參觀的當時,雖然有看到幾件此系列作品,不過它們並無法運轉,這大概是我回家做完功課以後的唯一遺憾吧!

PS.除了丁格利作品的常設展示以外,該館一樓的大部分空間,其實是以特展為主。我去的時候,看到的是艾娃˙埃普利(Eva Aeppli)特展。只是展出的埃普利作品中,絕大部分與「死亡」主題有關,就說是這一陣子的心境吧,這並不是我想要去思考、感受的題材,因此在參觀時看得很大概,倉卒走過就算。

PSS.博物館官網按此

May 15, 2006

[Swiss2006] Foundation Beyeler

坐在前往拜爾勒基金會美術館的途中,看著電車外漸漸開始變少的房子,思緒一下子回到幾年前在日本大阪參觀美秀博物館的經驗。儘管時間空間的差異,這兩此參觀,卻恰巧有著一個共同點,都是為了要一賭名家建築作品而長途跋涉。



美術館的創建,始於畫商拜爾勒夫婦的美意。拜爾勒夫婦捐出一百六十件現代繪畫與雕塑作品,成立基金會,並邀請義大利著名建築師皮亞諾(Renzo Piano)設計這間美術館。美術館於1997年成立,自此以後便成為巴塞爾熱門的藝術展覽場地。

此番前去,恰巧遇上馬蒂斯回顧展,展出作品高達一百七十多件,因為是瑞士境內首次完整展出馬蒂斯生平,因此在瑞士境內堪稱盛事,吸引不少人前往朝聖。即使我特別起個大早在一開館就抵達,看著前頭已經有許多比我勤奮的鳥兒,我也只能望著人龍興嘆,乖乖地加入行列等待。

我在館內大約花了三個小時看完全部的展示(包括馬蒂斯特展和美術館的常設展)。由於館方並沒有設置語音導覽,在馬蒂斯特展提供書面解說供參觀者索取,常設展則得倚賴館方出版的畫冊與導覽,對慣用語音導覽的我來說,真是一大遺憾。

馬蒂斯特展大致以編年的方式呈現,人們因此能夠隨著展覽而一窺藝術家風格的演變。大體而言,儘管馬蒂斯早期的畫作用色較為陰暗,不過我卻對1910年代的作品特別有感覺,尤其能感受到作品的表現力。而1920年代創作的幾幅作品,則讓我更是驚為天人,對牆面的細膩雕琢,讓我好像看到了威尼斯總督府內以典雅織錦鋪設的牆面。其他則還有一些令人莞爾的雕塑作品,以及素描與版畫等,讓人不悔走了這一遭。

常設展的部分也是非常豐富,莫內、塞尚、布拉克、蒙德里安、米羅、康丁斯基等大師作品,讓人在欣賞的同時,也不禁讚嘆收藏家本身雄厚的財力,更欽佩他無私的胸懷,願意將自身收藏捐贈出來,公諸於世。

待我看完展覽,已經將近下午一點,儘管已經飢腸轆轆,還是花了不少時間在館內附設賣店裡挖寶。此處除了販賣目前與過去的展覽畫冊以外,也有不少藝術書籍與精緻商品。我一眼看到一本馬格利特(Rene Magritte)的特展畫冊,特價只要十瑞法郎。詢問之下得知,原來2005年曾經辦過馬格利特特展,只可惜當時並不知道這個訊息,不然我可能去年就已經說服米奇一同到巴塞爾參訪。馬格利特是米奇最喜歡的畫家之一,我於是就順手把這本印刷精美的畫冊買了下來,帶回家當伴手,犒賞米奇在家辛苦工作賺錢給老婆出去玩!

走出基金會,原本想到基金會附設的餐廳看看,不過一看到餐廳裡外座無虛席的忙碌,外頭懾人的太陽又好似夏日,讓我打了退堂鼓。我於是跳上電車,繼續往當日的另一個目標丁格利博物館(Jean Tinguely Museum)前去。

PS. 拜爾勒基金會官方網站點此

May 07, 2006

[Swiss2006] 到Foundation Beyeler朝聖的途中

抵達巴塞爾的第三天,我排了兩個重點博物館,一是Foundation Beyeler,一是Museum Tinguely。

Foundation Beyeler目前這檔展覽,是熱門的馬蒂斯特展。走在巴塞爾街頭,到處都可以看到海報宣傳,看樣子是此地的大事。因為不知道特展的規模有多大,也不知道人會有多少,我特別將此地列為當日行程的第一站,希望不會運氣背到讓我遇上排隊購票的人龍。


早上九點多,我人早已來到萊因河畔,看了看手錶,時間還早,我於是在密特勒雷橋前下了車,沿著橋走過萊因河,一邊悠閒地散步,一邊拍照。過了橋以後,我跳上另一班電車,直往Foundation Beyeler前去。

目的地位於巴塞爾郊區,從市區乘電車過去有一段距離(大約二十多分鐘),我也樂得在電車上欣賞沿途美景。巴塞爾是個很青翠的城市,今年歐洲的春天來得晚,我在巴塞爾的這段時間大概只說得上是早春,不過卻已經有著繁花盛開的景象,我的心情也隨著繽紛的景緻而雀躍了起來。

車行經過Eglisee以後,在左手邊出現了一片片的園圃。我起初還不太在意,以為是哪戶人家在自家園子裡犁田種菜,不過多看個兩眼,卻看到一塊塊井然有序的園圃,幾乎沒幾步路就有一間存放工具用品的小倉庫,我這下子才恍然大悟,這一大塊地區,大概是此地的市民農場吧!還沒到十點呢,就已經零星看到一些人在這園圃區走動,只可惜車行速度頗快,我總是來不及按下快門,只好暗暗希望回程時還能有好天氣,屆時在跳下車照幾張相。

PS. Foundation Beyeler的馬蒂斯特展會一直持續到今年七月九日。

May 05, 2006

[Swiss2006]尋找一種熟悉的感覺

下午四點,我從德國又回到了瑞士。在終點站的克拉拉廣場跳下了公車,飢腸轆轆的我,只想找個地方坐下來吃點東西。人生地不熟的,一下子慌了陣腳,一個人的旅行,就吃飯這檔兒事最讓我討厭。

我不喜歡一個人上館子,所以獨自旅行的時候,總是隨便找點東西吃了就算。儘管如此,總還是習慣性地尋找自己熟悉的地方。

環顧四週,我看到了熟悉的星巴克!這會兒才想起,曾經在其他網誌上看到過,瑞士也是被星巴克入侵的歐洲國家之一。(我知道的其他國家還包括德國、英國和奧地利,怎麼大多是講日爾曼語系國家,不知道丹麥和荷蘭是不是也有星巴克的足跡?)



走進星巴克,看到了熟悉的裝潢,聞到了熟悉的咖啡香,心裡頭竟然好像鬆了口氣一般。點了大杯的焦糖瑪其朵和比薩,走上二樓,找了個靠近窗戶的位置坐了下來。看著窗外來往的人群與繁忙的電車交通,我拿出買好的明信片,一張張地寫了起來。

已經記不得上次拿筆寫字是什麼時候了!儘管字寫得彆扭,從前工整的筆書早就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不過趁著記憶猶新的時候,與朋友分享著當下的感動,心頭上,有個大大的微笑。

PS.照片是從星巴克二樓看出去的克拉拉廣場。

May 02, 2006

[Swiss2006] 大師建築之旅

結束了約莫四十分鐘長的伊拉茲姆斯漫遊,我再度跳上電車前往克拉拉廣場搭乘公車。站牌並不難找,而且也已經有些人在等車了,其中有四個觀光客模樣的大男生,看樣子大家夥兒的目的地應該是一樣的。

我沒等多久車子就到了。巴塞爾的公車準時地讓人感到不可思議,一點兒緩衝的時間都沒有。上車後,拿出免費車票,並告訴司機我的目的地是位於德國境內Weil am Rhein的Vitra博物館,司機以一口流利的英文告訴我,只要補差額兩歐元即可,讓我對此地大眾運輸加上一分。

從克拉拉廣場搭車到Vitra博物館約莫是二十幾分鐘的車程,期間也會經過瑞德邊境,只是我看那邊境警察也管得頗為寬鬆,車子一輛輛過去,就沒看到哪一輛有被攔下來檢查過。

抵達Vitra時剛過十一點,恰巧趕得上十二點的專人導覽。之所以會專程到此走一遭,除了我對於這間家具公司的產品有所偏好以外,更因為此地有著許多建築大師的作品,而想要親身體驗大師設計的空間,除了參加專人導覽以外別無他法,這也是我把時間算得很準的主要原因。

這裡除了有由Frank O’Gehry所設計的設計博物館以外,園區規劃則出自Nicholas Grimshaw的手筆,其中有Alvaro Siza設計的廠房,還有Zaha Hadid的消防站(現已改為展覽室)、安藤忠雄的會議中心等。到Vitra園區走一趟,就可以看到這麼多大師級作品,好比參觀了當代建築設計展一般。

這一陣子博物館內的特展以Joe Colombo為主題,看展加導覽整個走下來,大致要四個多小時。即使這櫻花怒放的春日讓人想要在戶外賞櫻踩綠,這四個小時走下來,卻讓我覺得這次專程到巴塞爾走一遭,已經值回票價了。

PS. 有關Vitra博物館的專文, 就請您移駕到About Museum去看了!!

May 01, 2006

[Swiss2006] 漫步巴塞爾

儘管鬧鐘設定在八點,拜巴塞爾繁忙的火車交通之賜,我仍在天剛亮六點多就醒了過來,斷斷續續在床上昏迷到八點,才不情願地起了床。一晚輾轉難眠,起床時說不上什麼神清氣爽,梳理完畢,到餐廳用了附送的自助早餐,順便多喝了杯咖啡,才大致醒了過來。

出了位在車站後方的旅館大門,走到車站前方搭上電車。按計畫,我該直接搭車到克拉拉廣場(Claraplatz)轉乘公車,前往該日的重點博物館參觀,只是不消十分鐘的時間,車行已過了市場廣場(Markplatz),看到美麗橘紅色的市政廳,又看了看手錶,我連忙跳下車,先在市政廳一帶逛逛再說,畢竟離博物館開門的時間還有兩個小時,時間上挺充裕的。


除了走進市政廳中庭參觀以外,我也在市政廳前的市場看了看,恰巧看到了市府規劃的漫步路線指示牌。前晚順手在旅館拿了資料,也稍微研究過,本來就想在五條路線中挑一條走走看,選期不如撞期,我於是挑了最短的伊拉茲姆斯路線(Erasmus walk),開始隨著紅色箭頭行進。

隨著箭頭,我開始沿著一條上坡路道行走,沿途不但有眺望密特勒雷橋(Mittlere Bruecke)的絕佳地點,也是巴塞爾大學校區的一部分。我一邊享受著清新的空氣,一邊用相機紀錄下眼前所見的美景,慢慢地往主教堂(Muenster)走去。

位於小山丘上的主教堂,是巴塞爾歷史重大事件的發生地。臨著萊因河、向北望去一目瞭然的絕佳戰略位置,自兩千兩百多年前就吸引人們在此駐居活動,目前遺留下來的史跡可追溯到凱爾特與羅馬時代。

主教堂廣場號稱是歐洲最美麗的廣場之一,靜謐平和的氣氛,讓我很難聯想到,這裡竟也是大型戶外活動的舉辦場地。抬頭一看,兩座尖塔中,有一座正在進行整修,上面想必是眺望市景的好所在,只是為了安全起見,必須兩人以上結伴而行,才能爬上那重重高升的階梯,到尖塔頂端一覽美景,讓我不免遺憾,看樣子,在這個城市活動的第一天,它就已經開始替我準備舊地重遊的理由。

April 29, 2006

[Swiss2006] 初抵巴塞爾

抵達巴塞爾時,已經是晚上九點的事。計畫之初,因為對巴塞爾並不熟悉,又沒有在當地的朋友,所以訂了一間離車站咫尺之距的青年旅館,一下火車,順著訂房網站上的指示,配上我事前就找好的地圖,一會兒就找到旅館,辦好住房手續。

入住的同時,服務人員也跟我確認我將在哪一天離開,在一張小卡片上蓋了日期,把卡片遞給我,示意要我填上姓名,並告訴我,在巴塞爾的這幾天,我可以憑著這張卡片免費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我當初在查資料的時候,就在網站上看到這消息,不過本來還有點半信半疑;等到卡片一拿到手,儘管當時還沒有親身體驗到巴塞爾便捷的大眾運輸,竟也馬上對巴塞爾這地方留下了極佳的第一印象。這張車票,真是一種非常能夠收買遊客心的做法!

因為是自己一個人,旅館周圍又不是太明亮,我實在也沒有膽子在晚上九點還跑出去覓食,草草吃了點帶在路上充飢用的零嘴,就去沖了澡,準備就寢。

離車站近的好處,是不需要花太多時間找,不過在巴塞爾這交通繁忙的城市,住在車站旁可成了個惡夢,火車到站離站的聲音此起彼落,搞得我整晚不得安寧。

April 28, 2006

[Swiss2006] 火車

這次瑞士行,說真的還得感謝義大利國鐵的特惠,要不是看到便宜到爆的火車票,我大概很難下這個決心。撇開十五歲那年跟著旅行團的兩周西歐覽勝,以及Outlet購物,這還是我第一次以觀光為目的到瑞士,有著一種很奇特的感受。

4/20中午,從維琴察車站上了車。這不是我第一次坐火車走這段行程,只不過這次的目的地延伸到米蘭以後的地方,從維琴察到巴塞爾整整要九個小時,購票時看到這麼長的車程,心中不免生怯,只是想要出遊的心情遠遠超過長途跋涉所帶來的畏懼,於是,我就把人生第一次單獨的長途火車旅行給賭了下去。

拜低價航空之賜,過去幾年出門都是坐飛機。這次坐火車到瑞士,才真正感受到歐陸的寬廣與地形,平常坐飛機一兩個小時可以到的地方,只有坐上火車、看著地圖,才能真正感受到路途遙遠。

運氣好的是,天氣清朗,雖不是萬里無雲,不過少了攝人烈日,反而讓我能好好地欣賞沿途風光。出門前順手帶的那本閒書,也成了旅途良伴,讓我在這九個小時的旅途中,或閱讀,或賞景,或聆聽著旁人的對話。在義大利住了五年半,從以前鴨子聽雷,到現在可以裝著若無其事地偷聽旁人對談,竟讓我有種窺探的快感!

April 16, 2006

[Swiss 2006] Why Basel?

這幾天有不少人問了這個問題,寫信來要明信片的更是清一色以盧森為主,反而讓我納悶了起來,想了想,也許這地方還是台灣人尚未開發的「處女觀光地」吧!

第一次聽到巴塞爾這個城市,是在跟希臘好友艾比聊天的時候。艾比是我在倫敦唸書的同學,畢業後留在倫敦工作,跟許多藝術機構合作過,去年拿到在泰德美術館工作的短期合約,因工作之故在威尼斯藝術雙年展的時候來了義大利一趟。那次見面的時候聊了不少,從美食、好書一直聊到工作,其中艾比就曾經提到過巴塞爾國際藝術博覽會(Art Basel)。我和艾比的領域不同,不過我向來很樂意從她身上多了解一下當代藝術的發展,因此那天就把這博覽會給記了下來,這也是我對巴塞爾的第一印象。

當然,從我在義大利國鐵網站上看到優惠票以來,我就努力地在網路上尋找著幾個目標城市的參觀資料,在這些城市的觀光網站上花了不少時間。在網站上,除了大致了解住宿與觀光勝地以外,免不了在博物館名單上流連忘返。在我仔細瀏覽巴塞爾博物館清單的時候,我的眼睛突然一亮,看到了一個我慕名以久的設計博物館赫然名列其中,當下馬上就決定了這次旅行的目的地。
這間博物館屬於赫赫有名的Vitra家具公司。Vitra有兩間設計博物館,一在柏林,一在巴塞爾,打從我幾年前因為調查企業博物館而知道這兩間博物館的存在以來,就一直想要去看個究竟,當然,這也跟我喜歡這家公司設計的家具有很大的關係。

另一方面,一些去過巴塞爾的義大利朋友,也曾經聊到過一些令人驚艷的建築,讓我更是嚮往這個地方,所以在仔細研究以後,排定了四間博物館作為參觀目標(Vitra Design MuseumArchitecture MuseumFoundation BeyelerMuseum Tinguely),希望兩天半的時間綽綽有餘,還能讓我大致了解一下這個城市。

至於為什麼去盧森,則是因為火車反正會經過,而且在研究網站以後發現盧森有座華格納博物館,引起了我的好奇,而另一間交通博物館(Verkehrshaus),則是博物館同好克里斯和希薇亞大力推薦的優秀作品,於是我就順便在行程上排了一天半遊盧森。

由於坐火車得花不少時間,六天的行程其實有兩天都耗在火車上,所以這次也打算帶本好書,沿路邊欣賞美景邊閱讀,希望這次火車旅行真的能夠如我想像中地美好!

April 13, 2006

[Swiss 2006] 明信片大放送!!


有人要Basel或Lucerne的明信片嗎?
在下星期三(4/19)之前把姓名地址和想要哪裡的明信片e-mail給我.
總共15個名額, 先到先贏喔!!

April 12, 2006

[Swiss 2006] 想飛出家門的心情


三月中,終於把奮鬥了將近一整年的譯稿給交了出去,整個人頓時放鬆了不少。休息沒幾天,年前想要出門走走的心情再度浮現…一種想要呼吸新鮮空氣的感覺,想要變換視野的感覺…

米奇從年初便開始忙碌,二月接到的工作時間表,到十月底之前肯定是沒有空閒時間,他很能夠了解我想要旅行的心情,於是在討論之後,我便決定獨自出門探訪新地。

恰巧的是,義大利國鐵剛好推出新優惠,每個星期三固定時間內可以購買下星期二至星期四的特價票,每張只要十歐元,考慮到搭飛機的種種不便,以及沒有嘗試過長途鐵路旅行的經驗,我便開始在義大利國鐵的網站上瀏覽,看看從維琴察附近出發可以直達哪些城市。

在許多瑞士與德國城市之中,巴塞爾於焉脫穎而出,一方面因為之前就聽幾個碩士班同學談論過這地方的藝術氣息,另一方面更是因為在巴塞爾觀光局的網站上赫然發現,我一直想要參觀的一座博物館就近在咫尺。為了避開復活節假期的人潮,我終於在今天訂下去程車票,排出行程(順便去盧森走走),並在一個小時以內完成旅館訂房。接下來就是仔細排出最適當的行程,並等待下星期三購買回程車票。

坐在電腦前,心早就飛出去了!

PS.照片出自Basel Tourism Office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