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y 31, 2005
同樣的東西,不同的場景 (舊文新貼)
博物館詮釋的手法有很多,最常見的就是解說看板和解說牌,其他如導覽手冊、專人解說、語音系統等都屬此類。姑且不論這些博物館耗資耗時準備的材料,今天要講的,是展示環境對觀者的影響。
看博物館看到雞皮疙瘩掉滿地?這樣子的經驗,我想大概可以有兩種狀況,一是太被眼前所見所感動,另一則是毛骨悚然的恐懼。像我這種粗線條的人,真的要讓我有很感動的感覺,大概不是太容易的事,這種感覺往往出現在我完全沒有預期的狀況中,例如去年夏天到佛羅倫斯的烏菲茲美術館,事前完全沒有做功課,就這麼大刺刺地走進去,想說短短兩個小時只能大略走一圈,就當作是去看看裡面到底有些什麼寶貝;走著走著,眼前出現了「維納斯的誕生」,我完全沒概念這幅畫在這裡,更不知道它原來有這麼大,那種真品所帶來的震撼,讓我不知不覺中紅了眼眶。這種心懷憾動的感受,在我短短生命中只出現過兩次,第一次是十五歲那年看某位佛朗明哥舞蹈大師表演的一曲「銀髮」,流水般的吉他配上燈光宛若銀絲月光,短短三分鐘的曲子,讓我第一次在看表演時流下眼淚,而第二次就在烏菲茲美術館中。
博物館又怎麼會帶給人毛骨悚然的驚恐?對我來說,博物館是充滿驚喜的地方,不應該以太過度的手法來刺激觀眾,不過很不幸地,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完全走完一圈就讓我有股衝動要奪門而出的博物館的確兩座,真不巧兩座博物館的展示主題恰巧類似,都是以中世紀時期的「酷刑」為主。
第一次看到這類型的用具,應該是之前在英國參觀華威堡(Warwick Castle)的時候,因為該城堡是該地著名的觀光點之一,整體呈現的氣氛也就比較具有故事性,酷刑用具的展示所佔的比例極小,加上解說牌上只有幾行字簡短敘述,並不太能「激發想像」,因此當時我也就隨便看看,我和同伴兩人甚至還玩將起來,扮起將被處刑凌虐的罪犯,只因周圍環境氣氛很輕鬆,大家伙兒只是把它當成遊戲,並不當回事兒。
再次看到此類展示,是某一次到義大利Mantova遊玩之時。Mantova是一個被水環繞的美麗城市,前往市中心時要經過古時的城牆,在我們選的路上,恰巧看到一個告示,上面寫著「中世紀酷刑展」。就說是心生好奇,沒想太多就買了票走進去,不過才沒幾分鐘我就後悔了。展覽是在城堡內舉行,整個展區裡只掛了幾盞燈,加上採光與通風不良,整個區域迷漫著令人難以忍受的潮濕感,偶爾冷風吹來,就已經讓人有陰風慘慘的恐懼感了。看到真正展出的物品更是令人難受,倒不是因為東西沒有受到應有的照顧,呈現出凋敝破落的景況,而是因為詮釋的手法太過極端;舉例來說,一隻長達一公尺半多,大概跟我人一樣高的鋸子,旁邊配上一張圖片以解釋使用方法,當時我對義大利文的掌握度並不是太好,因此也就不會去細讀旁邊寫了些什麼,不過光是看到那人整個被倒過來,鋸子從鼠蹊部往下,人已經被切開了三分之一,這張圖片如此血淋淋的解釋,身為觀眾的我只覺得嘔心,當場根本看不下去…殊不知整個展示區內的展品加解釋文字圖片將近二十多種,若不是因為老公覺得既然已經花了錢買了票一定得看完,我大概早就放棄這區區小錢以換取我內心的平靜。
再一次看到此類型的展示,就是今年夏天到托斯卡尼地區遊玩時所見。我們一行人到了美麗的San Gimignano,沒多久就看到一張偌大的海報,寫著「Torture Museum」。有了上次的經驗,我本身當然是千萬個不願意,就是不想要再走進這種展示,不過拗不過其他人的好奇心,加上不想要自己一個人在外面等,最後還是買票走了進去。這個博物館的展出品比我上次看到的還要多出許多,不過因為是個設計合宜的博物館,而不是陰森森的城牆,採光明亮,因此整體環境並沒有讓我覺得有不太妥當的地方;展品旁的文字解說頗為詳細,大概因為觀光客不少的關係,也有英文解說在旁(對義大利的博物館來說並不是那麼常見),比之前那個展示「合人性」的一點,這個博物館採用的圖片解說少了許多,用文字和觀者自身的想像力來詮釋,而不是大刺刺地將殘酷的虐刑呈現出來。當然,館內也有幾個比較寫實的展出,但是也許是整體氛圍之故,也就只給了我「chamber of curiosities」的感受。
同樣類似的鋸子,我在三個不同的地方看到過,一個只在旁邊放了張紙片,寫上torture tool,一個是在陰風慘慘的地窖,配上詳細的文字說明與圖片,另一個則是在採光明亮的空間,配合適量的說明敘述。要說我到第三次時,因為已經看到那麼多次,感覺麻木了,所以不覺得有那麼恐怖?我想,這純粹只是展示環境帶給人的感受吧!
ps1. 圖片就不貼了,有興趣的可以到酷刑博物館網站看一下。
ps2. 這篇文章是2002年10月寫的。
July 30, 2005
<布達佩斯記行>李斯特紀念館
李斯特紀念館位於佩斯地區的主要街道Andra'ssy u't街上。這位偉大的音樂家,對匈牙利的音樂教育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事實上,身為匈國境內最高音樂學府的李斯特音樂學院,就是在李斯特的努力下得以誕生,李氏鑒於匈國境內必須要有一間音樂學院以延續音樂教育之由,努力奔走,終於在1875年創設了李斯特音樂院。Andra'ssy u't街上這棟建於1879年的建築物,是李斯特音樂學院舊址,目前二樓為紀念館,其他樓層則為音樂院所屬的研究中心,音樂院本身已經搬遷至位於李斯特廣場的現址。(紀念館官網照片: 紀念館所在建築)
紀念館的入口並不好找,外觀跟一般公寓並無兩樣,雖然我們在街上有看到指示牌,還是耗費了一番功夫才找到正確位置。順著入口管理人員的指示上了二樓,從門縫裡透出柔和的燈光,映入眼裡的是一架原木色平台鋼琴。我心想著:「這就是了!」大門旁鑲著一塊牌子,上頭寫著李斯特的會客時間。李斯特任教於音樂院也只不過六年的光景,於1886年歿世,院方感念李斯特的貢獻,完整地將音樂家的私人物品、樂器與手稿保存下來,並將此處改設為紀念館。
售票櫃檯的服務人員只聽得懂簡單的英語,在購票時我順口問了一句:「可以拍照嗎?」服務人員表示,若要拍照或使用攝影機,必須要分別購買許可證!博物館用這種方式賺錢,我還是頭一次遇到,不過在歐洲住了幾年下來,對匈牙利博物館界的發展也時有耳聞,有著匈國自己的手法也不令人意外,反倒是讓我對照到其他國家,怎麼沒人想到過要用這樣的方式增加收入,畢竟這種方法,對於想要在博物館內拍照的參觀者和博物館兩方面來說,都是個兩全其美的方法,讓參觀者自己選擇要不要拍照,也可以省去人們「為何不能拍照」的抱怨。
我們走進了展示區。眼前這架原木色的演奏琴,乃是美國齊克林公司(Chickering)的名琴(博物館官網照片),這款曾經在1867年巴黎世界博覽會贏得金牌獎的名琴,是該公司老闆在1872年的聖誕節親自帶到羅馬送給李斯特的禮物。由於李斯特在羅馬並無故定居所,加上琴身2.54m×1.47m的大尺寸,這架琴稍後被送到與李斯特私交甚篤的奧古斯男爵在塞克薩德地區的私邸。李斯特歿世以後,這架鋼琴才又從奧古斯男爵遺孀手中,被送到音樂院手中。
這架齊克林名琴上擺著許多解說單,讓參觀者可以拿在手中,邊參觀邊閱讀。齊克林名琴的所在位置,原來是餐廳,現在除了這架名琴以外,周圍展示櫃與牆壁上,滿滿是李斯特與他人的信件往來、手稿、節目單、獎狀等。我對李斯特的生平並沒有仔細研究過,因此對於其作品與創作時間更是沒有概念,從館內展示的手稿來看,李斯特居住此地的期間,作品大多以合唱為主,偏偏我對他的合唱作品一無所知,所以也只能輕輕帶過。(雖然這只是我自己的猜測,因為李斯特紀念館並不只一間,其手稿收藏者想必也分散在好幾個地點,不過,館方在這方面並沒有太多著墨,因此若不好好把李斯特的生平研究清楚,大概是看不出個所以然吧!)
向右手邊的房間走了進去,來到了李斯特的起居室兼書房。我一眼就看到角落那張裝有鋼琴鍵盤的大書桌。走近一看,上面擺著一張黑白明信片,描繪著音樂家生前工作的景象。這張圖在1886年曾被出版在雜誌上,配合其他音樂家與他人所遺留的敘述,館方得以按照音樂家生前的景象,重塑出這間起居室的陳設。
話說這張附了琴鍵的書桌也真特別,據說也是世界上僅有的一張。這書桌是奧地利製琴名家蓓森朵芙(Boesendorfer)家族送的禮物。李斯特早在青年時期便與蓓森朵芙家族密切交往,事實上,李斯特早期試了許多琴都不滿意,在友人推薦下試彈了蓓森朵芙的鋼琴,竟能禁得住李斯特的技巧試驗,將音色發揮到淋漓盡致之境,蓓森朵芙的鋼琴也因為李斯特而躍居演奏名琴之列,這也讓李斯特和蓓森朵芙家族建立起長久的友誼。根據館方的說法,這張特製的胡桃木書桌,正證明著蓓森朵芙家族與李斯特之間的深厚友誼。這張「作曲桌」上裝置了三個八度的抽取式鍵盤,內裝有琴槌與制音器等,發出的聲音足以讓作曲家確認合聲與指法等,想必是李斯特作曲時的好幫手。還記得在看到這張作曲桌的時候,我和米奇在旁邊討論的半天,納悶著它到底有沒有聲音,後來還是看了簡介以後才找到解答。(博物館官網照片: 胡桃木製作曲桌)
回到餐廳往左手邊的房間走去,來到了李斯特的客廳間沙龍。三架演奏琴大喇喇地佔據著房間的三個角落。最令人驚艷的,是設有銀製譜架的第二架齊克林演奏琴(博物館官網照片)。裝飾精美的譜架上,有著貝多芬、舒伯特和韋伯等三位音樂家的胸像,簡單來說是來自樂迷們的禮物,而鋼琴則是齊克林公司送給李斯特的另一個禮物,尺寸比前面提到的另一架還要更大些。雖然在裝飾上並沒有巴黎博覽會展覽的那一架華麗,不過在它被送抵音樂院以後,被放置在鄰近的演奏廳,是李斯特和門生演奏會的常用琴,據說聲音仍舊可以和現代生產的演奏琴媲美,只可惜目前已功成身退,僅具展示價值,讓人有些遺憾未能聽到它的聲音。
另一個吸引我的,是角落展示櫃內的一個小鍵盤(博物館官網照片)。這個展示櫃裡有著許多李斯特的私人物品,大多數是他在旅行時隨身攜帶的行李,包括行李袋、小燈、書寫工具、以及這個讓我駐足許久的小鍵盤。它讓我想到以前還彈鋼琴的時候,最害怕出門旅行,因為旅途中根本不可能練琴,一兩天不動,手指就變僵硬了,還得要十天半個月才補得回來。我想,李斯特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才會隨身攜帶著這個小鍵盤吧!走筆至此,不禁讓我感嘆了起來,彈鋼琴的那段日子,竟然已經如此遙遠…
按照紀念館導覽手冊上的敘述,從客廳沙龍的某一扇門,可以直通旁邊的演奏廳。然而在我們參觀的當下,那扇門緊閉著,似乎是不開放參觀,總讓人有點遺憾。目前該演奏廳仍然在使用中,館方常在星期六都會舉辦演奏會,不過對於身為觀光客的我來說,這種活動就是很碰運氣的事了!
在離開以前,我特地多花了一點時間,在售票兼賣店的櫃檯上,把一張張CD翻了又翻,想要找張紀念品帶回家聆賞。只是,喜歡的曲目家裡幾乎都有了,又不敢貿然買進沒聽過的曲目和演奏家,到頭來我還是空手而回。縱然如此,我的心情是歡喜的,帶著滿心的感動,步出了紀念館。
July 28, 2005
<布達佩斯記行>吃在匈牙利
話說該地餐廳營業的時間,似乎也跟許多其他國家不太一樣,旅遊手冊上也特別提醒了這一點。許多餐聽都從早上十點多就開始營業,有些到下午四點至六點就陸續關門,讓我們不得不‘犧牲’寶貴的參觀時間,特地到許多手冊中推薦的地點品嘗美食。在出發前,大家都有了‘省錢大作戰’的共識,因此我們選擇的地方,都是單人花費平均在1500弗林以下的地點;當然也有一兩餐特別挑了貴一點的地方打牙祭,不過再怎麼貴,也只是單人花費3000弗林之譜,相當於12歐元左右,同樣的價錢在現在的義大利,只能出去吃比薩而已,所以對我們這群住在義大利的觀光客來說,匈牙利的消費可謂是‘俗擱大碗’。
事實證明,在我們決定以布達佩斯為目的地以後,我隨手在書店裡買到Touring Club Italiano出版的Cartoville系列旅遊手冊,是行前最‘美’的投資!手冊裡推薦了許多當地人常去、鮮少有觀光客到達的地點,讓我們品嘗到不少美味。
匈牙利人以午餐為主,所以午餐吃得很豐盛,我想這也是許多餐廳只開到下午的原因。前菜通常會來碗湯(對於向來愛喝湯的我,簡直到了天堂),然後再來一道主食(店家會把你點的配菜都一起放在盤子裡)。我們最常吃的,不外乎是匈牙利最著名的燉肉goulash,加上很像麵疙瘩的餃子(店家都這麼稱呼,不過我覺得比較像是義大利的gnocchi),一頓吃下來總是漲到不行。匈牙利式料理在烹調過程中用了不少各式香料,而且大部分以肉類為主,對於平時一兩個星期才吃一次肉且習慣清淡飲食的我,連著四天大魚大肉是很恐怖的事,吃到第五天就已經舉白旗投降…雖然知道過了這幾天就吃不到了,不過到聞到燉肉香味就已經胃口全無的階段,總之就是無福消受了。
雖然如此,現在看到當時拍的照片,還是會讓人食指大動哩!
July 27, 2005
<布達佩斯記行>四通八達的好地方
早上不到九點鍾,我和希薇亞兩人便已經整裝待發,對於嗜睡的我們來說,是很不平常的一件事,初訪東歐,我興奮的心情自然不在話下,而希薇亞和克里斯兩人,則是因為平日工作繁忙,對這次的假期更是滿心期待。
打開門,陽光灑入中庭,純白色的四層公寓映入眼裡,昨晚入住的時候連正眼也沒瞧一眼的四人,對眼前的景象同時發出「哇~~~好美啊」的讚嘆。這座很可愛的度假公寓,是我在網路上隨便找到的,當初只是因為要省錢,選了這間唯一符合我們價格期待的便宜公寓,加上離地鐵站只有五分鐘路程,符合我們的方便原則,大家夥兒原本都有「便宜沒好貨」的認知,如果真的運氣不好租到個爛地方也算有點心理準備。沒想到,這地點離主要車站和多瑙河都很近,地鐵、電車和公車構成的交通網,簡直可以用四通八達來形容,加上走路五分鐘的距離內,有三家超市可供選擇,出奇的好運氣,簡直是不可思議。
我們的第一站,是到超市簡單採買,克里斯抱了一手啤酒,我和希薇亞則各自拿了礦泉水和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付賬時心裡大致計算了一下,物價至少比義大利低了三分之一以上,想想公寓主人舍吉歐說,從他搬到布達佩斯以後,五年內物價至少漲了一倍,我們真的覺得,這次把布達佩斯當成目的地,是正確的選擇,至少,在歐元還沒有入侵之前,趁著物價還沒有漲太多,趕緊過來走一走。
大家商議好弄個共同基金由我管理。前一晚在機場,我已經從戶頭領了些錢,只是提領的當時並沒有想太多,後來計算機一打,發現自己竟然領了將近六百歐元。匈牙利還使用著自己的貨幣,中文稱為弗林,與歐元的匯率大概是1:250左右,已經很久沒有換算幣值的我,也只得開始慢慢習慣換算,並且乖乖地把每一筆帳給記清楚,跟希薇亞算帳的時候好有個底,不然以每次和他們兩人算錢的景況,總不免有點爭執…說也奇怪,我和米奇總是會遇上愛搶付賬的朋友,克里斯和希薇亞兩人更是不惶多讓,更會讓我覺得,義大利人和台灣人真的有很多很像的地方…
July 26, 2005
<布達佩斯記行>初扺多瑙河明珠
出發當天,我們央米奇的小弟保羅載我們去機場。由於夏季度假期開始,雖然我們並不是週末出發,然而每天高速公路威尼斯收費站出口的塞車潮,也是時有耳聞,為了避免掉飛機的慘劇,我們早早便到了機場,辦妥一切手續,等待登機。
當時,我和希薇亞兩人,對接下來這幾天到底要做些什麼看些什麼,並沒有什麼概念,畢竟出發前每個人都忙著工作,雖然都買了旅遊書,也上網做了點功課,不過先前並沒有時間聚在一起好好討論,所以也沒有真的擬出什麼參觀計畫。對於計畫這檔事,兩個男的倒是輕鬆,反正都由另一半做主,男的只要負責看地圖當苦力拍照片即可,所以我一上飛機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旅遊書打開,看看到底有什麼該看的該去的地方,坐在一旁的希薇亞,則是興奮地拿著攝影機,拍著飛機窗外的景色。
飛機平安降落布達佩斯機場。在我們抵達護照查驗區以後,其他三人拿出身分證,我則拿出護照和簽證,大家夥兒決定我應該排在四人中的第一個,如果受到刁難,至少他們還能夠幫上點忙。令人意外的是,當我把護照簽證交了過去,就看工作人員打打電腦,不消兩分鐘就蓋了章,順利過關。這大概是我在歐洲需要辦簽證出門玩耍的經驗中,最順利的一次。我想這是拜匈牙利政府努力推動觀光之賜,也讓我對布達佩斯有了個超好的第一印象。
出了關,順利訂到機場的迷你巴士,載我們前往預約的度假公寓。晚上十點多,天色已經暗了,同車的還有幾個西班牙女孩,因為她們入住的青年旅館與我們的公寓同區,所以被安排在同一部車上。待她們下車以後,司機又確認了一次地址,便再度發車前進。好玩的是,坐在前座的克里斯在途中便已經跟司機聊起天來,因此沿途中,司機還會順便做一下導遊,我們也因此有了一趟免費的夜遊,其中也因為司機開錯路進了某單行道,讓我們在議會附近多繞了兩圈,也反而藉此熟悉了公寓附近的街道。
抵達公寓已是十點半左右的事,公寓主人舍吉歐早就在公寓入口處,等著我們到來。等我們一切安頓下來,即使旅途勞頓,卻免不了初抵達的興奮心情,一行人於是決定出去走走,熟悉環境,順便找點東西填飽肚子。只是,將近午夜十分,大多數商店早已打烊,附近地鐵站裡,只有一間賣gyros的店,我們也顧不得品質口感,一人點了一個吃將起來,雖然稱不上美味,卻也足以果腹,一滿口腹之慾。
接下來,我們往多瑙河畔走去,在橋上驚喜地發現,我們住的地方離國會大廈不遠。拍了幾張照片,看看手錶,已經將近一點。因為我和希薇亞都累了,想到第二天開始得開始到處趴趴走,還是回到公寓養精蓄銳地好。
匈牙利國會大廈的美麗夜景
July 25, 2005
我的生日記憶
上小學的時後,總是很羨慕班上在學期間生日的同學,老師每個月總會辦個生日會,把所有當月生日的壽星集合起來,要大家替他們唱首生日快樂歌。生日時?盛夏的我,總是幻想著自己可以帶哪種糖果發給大家吃,更希望有這麼一天,全班同學能夠替我唱一次歌;不過,這個夢從來也沒有被實現過…讀的是私小,同學們都住得遠,加上在班上並沒有特別要好的同學,所以,我的生日,向來都是跟家人一起渡過。
小時後的生日,總是在金山南路巷子裡的「來來比薩屋」裡過,兄妹三人皆如此。那時,必勝客之流等尚未進入台灣,吃比薩並不是很普遍的一件事,爸媽幾乎也只會在我們之間有人生日的時候,專程帶著我們去吃比薩;店裡會播放生日快樂歌,送上壽星專享的水果比薩和汽球,在比薩屋裡一家五口和乾媽一家四口共九個人的聚餐,加上鮮奶油生日蛋糕,就是我的生日回憶。
不和朋友們一起慶祝生日,似乎成了一種習慣。搬到義大利以後,雖然大家夥兒都問過我啥時生日,不過似乎都等著我主動通知慶祝,等到他們納悶著怎麼都沒消息的時候,往往都已經過去了。還記得搬來以後的第一個生日,米奇起了個大早,偷偷跑到客廳裡開始吹氣球跟貓兒奮鬥,等到我意識到身旁怎麼沒人,起身下樓探個究竟時,打開門就看到滿屋子各色各樣的汽球,眼淚就這麼撲簇簇地掉了下來,這就成了我這輩子最難忘的生日。聽說米奇在吹氣球的時候,四隻貓在腳邊跑來跑去,一邊用爪子玩汽球,一下子「碰~」破了好幾個,我還能在樓上繼續安穩的睡覺,也實在蠻利害的。
到義大利以後的每個生日,總是會收到家人的禮物,來自米奇的、公婆的、文森佐和丹妮耶拉的、蕾蒂和伊凡的、保羅的…偶爾也會抱怨,從來沒有吃到過我的生日蛋糕,幾年下來也讓我蠻不好意思的。於是,今年終於還是大費周章地請人到家裡來吃飯。好一陣子沒有下廚好好煮頓飯的我,雖然在自己生日的那一天忙了一整天,心情上卻是很充實的!做了水餃、鹹派、米沙拉、叉燒、芒果冰沙加上生日蛋糕,還開了一瓶我和米奇從德國買回來的auslese,把大家餵得飽飽的。吃飽喝足以後,站在桌子上在大家面前朗誦大姨安娜寫的詩,之後一一把禮物打開,米奇送的Eva Solo茶壺和銀戒指、保羅送的白色t恤、文森佐和丹妮耶拉送的Kiehl’s保養品、公婆送的Mandarina Duck皮製背包、克里斯和希薇亞送的CD、嫂子送的涼鞋、加上老媽的紅包和今晚才要收到蕾蒂與伊凡的禮物...就這樣,在家人好友的陪伴下,開始了我而立之年的日子。
July 21, 2005
一生必看的煙火(下)
接到莫妮卡等人以後,船家便往聖馬可駛去。逐漸接近究玳卡島(Isola della Giudecca),眼前出現了在威尼斯難得一見的景象,平底船相連而搭成的浮橋,橫跨過運河,熙來攘往的人群,好不熱鬧。過了浮橋,就看大大小小的船隻,早已停靠就位,概算一下,少說也有上千艘,威尼斯最盛大的船陣不過如此。
煙花大會,演變至今,其實早已成了狂歡節慶。許多船隻乾脆五六艘停放在一起,加上震天響的迪斯可音樂,成了名副其實的船上舞廳,人們在船上狂歡作樂,飲酒跳舞,興致所及,不假思索便跳入水中泡個痛快,也讓我看得膽戰心驚,對甚少上船的我來說,在船上跳來跳去,就怕一個不小心掉到水裡,人人都知道威尼斯整個城市生產的‘有機廢物’,都是一股腦兒往水裡排放,這兒的水,用「八寶粥」來形容絕對不為過,這些人有著什麼天大的勇氣,膽敢往水裡頭跳,也真是讓我打從心裡頭佩服啊~~~
船家找了個好位置停了下來,煙火就在我們的正前方,而且因為我們到的晚,大部分‘觀光船’都已經就定位,接下來陸陸續續抵達的,都是威尼斯居民的小船,我們也因此有了個超好的視野,就聽船家得意的說:「就跟你們說別太早到吧!」那麼,我們一行人不到七點就到碼頭等候,又是為了什麼?!
接下來,就看大家把自己準備的食物拿出來,開始在船上‘野餐’。在卡洛琳娜的口中,亞歷的太太手藝極佳,我慕名已久,今天終於有機會好好品嘗一番;她替大家準備了三個鹹派、三個蛋煎,加上我們帶的鮭魚三明治、莫妮卡的大麥沙拉、義大利麵沙拉和醋溜紅椒等,才吃到一半,大家夥兒就陸續‘繳械投降’。在吃吃喝喝與聊天嚼舌之際,也越來越逼近‘開火’時間。過了十一點半,眼看仍然沒有開始的跡象,群眾慢慢鼓譟了起來,拍手的拍手,吹哨的吹哨,就希望能夠聽到‘砰’的一聲。終於,又過了十多分鐘,就聽到‘砰’的一聲,火光照亮了整個運河,煙火大會正式開始。
這肯定是我這輩子看過最美的煙火,然而,腦子裡卻只能想出繽紛燦爛、火樹銀花的字眼,這會兒反而顯得我詞窮了…拜主辦單位幾近三千萬台幣的大手筆之賜,我看到了許多前所未見的花式煙火,有掉到水裡還會彈跳的,有在水上漂浮流動的,還有心型、小花與笑臉,威尼斯的天空被點綴地美不勝收,四十五分鐘不間斷的火樹銀花,令人目不暇給,觀賞的同時,竟也不為那付給船家的四十歐元心疼了…
結束時已經將近十二點半,許多船仍然停在原點不動,後來聽船家說,很多船等一下都會開到其他地方,繼續狂歡,等待日出,然而,看完煙火儘管心情上仍然很興奮,我們每個人其實都已經累到不行,加上船上有兩個小孩子吵著要回去睡覺,我們原本也沒有安排接下來的活動,所以就請船家先把莫妮卡等人送回浮碼頭,然後再把我們送回停車場邊的碼頭。
回程途中,船家在海上飛快地飆船,我、丹妮耶拉和保羅則自顧自地聊了起來。原來,保羅在等待的過程中,和另一船的遊客聊了起來,那些坐著阿爾巴尼亞難民船的遊客,一個人付了八十五歐元的高貴價格,餐點飲料也是自己帶上船,我們聽了以後反而慶幸了起來,一生一定要看一次的煙火,至少我們還不是最倒楣的冤大頭。不過說真的,這樣的價錢,不管再怎麼漂亮,對我來說,肯定是一輩子只看一次的煙火吧!
PS.煙火照片就不放了...其實當晚拍的照片幾乎都不能用,能看的都是我用數位相機錄的影片!
July 20, 2005
一生必看的煙火(上)
搬到義大利以來,由於並不是住在威尼斯,因此對這個節日並不是太了解,只記得某年偶然中在慶典期間去了威尼斯,在著名的布拉諾島上看到了一部分的賽船活動,至於煙火,向來只是在電視裡看看新聞報導,畢竟,我並不想要重蹈在千禧年的那個夜裡到威尼斯看煙火的慘況,光想到聖馬可廣場上人擠人寸步難行的狀況,早已望之生怯。
今年為什麼跑去湊熱鬧,其實是在米奇的好友卡洛琳娜的安排下,隨著她一同前往。有著一副好嗓子的卡洛琳娜,總是喜歡呼朋引伴安排活動,這次透過管道找到船家願意開船載人去看煙火以後,第一時間就打電話給米奇,問問我們有沒有興趣,以及想不想一起找人。於是乎,米奇便邀了二弟夫婦文森佐和丹妮耶拉,以及小弟保羅同行,大家夥兒自六月以來,便一直興致沖沖地期待著這一天的到來。
要去看煙火的前兩天,米奇接到了卡洛琳娜的電話,大家共同分攤的費用,約莫一個人四十歐元,並且得要自己帶晚餐和飲料到船上,真是貴到令人咋舌!一個人四十歐元,只是船家從碼頭載到運河上,陪我們看完煙火以後再把我們載回碼頭的費用,算一算,租這艘船一個晚上,船家開了八百歐元的價錢。這個節骨眼上,我和米奇都不好意思反悔不去,也就只好打電話給文森佐和保羅,告知這個‘惡耗’。
我們和文森佐與保羅約好,星期六傍晚在我家集合,開一台車子去威尼斯就好了。原本預計是五點從維琴察出發,七點半與其他人在碼頭會合,不過文森佐在三點多打電話過來,高速公路威尼斯收費站塞車八公里,我們只好早一點啟程,並且走平面道路以避開塞車路段,再加上近停車場的長龍,平常一個小時可以搞定的路,在夏季週末時,竟也要兩個多小時才能完成。所幸的是,因為提早出發,我們還是在七點以前,提早到了碼頭等候其他人的到來。
在車子進入威尼斯島的途中,我們便已經開始看到一艘艘離開碼頭的船,遠遠望去,看起來好像是阿爾巴尼亞偷渡客或難民坐的船,感覺上真的很落魄。當時,保羅在車上說道:「我們該不會也是坐那種船吧!」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畢竟一個人花四十歐元坐上這樣的船,實在是搶錢的行為!不過等到我們到了碼頭以後,發現幾乎所有船都是這種樣子,也只好認了,乖乖在碼頭等待卡洛琳娜一行人。
左等右等,就是不見人影,眼看碼頭上的遊客一個個地坐上船走了,我們也開始急了起來,撥了通電話給卡洛琳娜,他們才剛出發沒好久,還不到半路哩!我和丹妮耶拉都有點生氣,畢竟大家約好七點半,他們怎麼可以這麼沒概念,明知夏天週末高速公路會塞車,還這麼晚出發…不過我們也只有坐在那裡乾等的選擇,也只好在溼熱海風的陪伴下,按奈著性子等待。
好不容易,卡洛琳娜一行人終於到了,差一刻就八點了,不過還沒有看到船家的影子。卡洛琳娜撥了通電話給船家,得到了個「快到了」的回答,卻也是過了八點才慢慢駛來…我們的船駛進碼頭的時候,我整個人都愣住了!怎麼我們的船比那個阿爾巴尼亞難民船還要小,還要塞十八個人進去,而且連佈置也沒有,只有幾張廉價塑膠椅,要人怎麼甘心地付這四十歐元坐上去?來都來了,也只好心不甘情不願硬著頭皮上船。
平日以採蠔為生的船家,至少還把船稍微洗了一下,不然我還真無法想像,會有什麼樣的味道在船裡。我們上了船,每個人都掏出面紙,把船家用抹布抹過的椅子再擦一遍,然後膽戰心驚地坐了下去… (待續)
July 18, 2005
<巴黎湊熱鬧去>摩天輪
這個摩天輪,離愛樂演出的教堂不遠,我從地鐵站走出來的時候,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它!演出結束的當晚,我隨著團員們驅車回旅館的途中,也有經過,晚上打著燈的摩天輪煞是美麗,只是當時司機並沒有停車讓我們拍照,我也天真地以為在接下來的兩個晚上,我一定會有機會再回到這裡,所以就沒有掏出相機,拍照的機會就這麼被我錯過了~~~
嫂子在看到摩天輪的時候曾抱怨到,這個摩天輪在巴黎已經好久了,自她留學生時代就已經存在,不過那時錙銖計較的留學生生活,她並無心享受這種奢侈,花上幾法郎就為了坐上去轉幾圈,而脫離留學生生活以後,屢次回到巴黎,卻也一直找不到伴一起去,所以至今也只能‘望輪興嘆’!
上一次到巴黎,住的旅館離羅浮宮只有幾步之遙,與距離羅浮宮走路五分鐘不到的摩天輪幾乎在同一區,不過方向不同,所以並沒有轉到這個角落來,也就一直不知道它的存在,不然喜愛從高處望遠的我,怎麼可能錯過!就這樣,我此次巴黎行的最後一個早上,天氣終於放晴,我們兩個便特地回到這個公園,圓坐摩天輪的夢。
約莫五六層樓高的摩天輪,頂端的視野其實是很不錯的。巴黎市區的房子都不高,因此當我們抵達摩天輪最高點時,近一點的羅浮宮和旁邊的公園、遠一點的奧塞博物館、更遠一點的艾菲爾鐵塔、遠處山丘上的蒙馬特等,恰好都可以一覽無遺,就看我們兩人手中各一台相機,就這麼遠近交攻了起來,在摩天輪上坐了五六圈,我拍了不下二十張照片,很多因為時間上來不及而無法前往的地方,拍照過個乾癮也行。
四天的巴黎行,一下子就過去了。每一次造訪花都,都有著不一樣的體會,百看不膩!在往機場的巴士上,儘管疲憊,我心裡還是不斷地想著,哪一天我還要回來,看博物館吃美食,開始盤算起下次踏上花都的目標…
July 12, 2005
<巴黎湊熱鬧去>逛街樂?
話說我們離開香榭大道以後,便往羅浮宮和巴黎歌劇院一帶前進,買保養品去。據說是嫂子以前留學生時代常去的一間店,久聞法國化妝品保養品價廉物美,我不禁也心動了起來。不過,當我們走進店裡,說實話我有點失望哩…除了種類繁多的香水以外,品牌並不是太齊全,即使店裡有的品牌,也不是每一種商品都有,想想我在義大利這邊,還可以集點換獎品,即使算起來價格有便宜一點,說實在我也犯不著為了省一兩歐元而大老遠從巴黎把東西搬回家。
因為在義大利才剛買齊了一批貨,對於義大利這裡的價格還有點印象,心裡大致上可以計算一下。一支蘭蔻的防水睫毛膏定價25歐元打七折,如果具備免稅資格則以六折計算…記得我在義大利買同一支睫毛膏,大概是十八至十九歐元之譜,要買到可以退稅,也要超過一定的數額,所以,巴黎免稅店的保養品和化妝品並沒有想像中便宜。
還記得當天收到保羅的簡訊,要我幫他帶幾罐碧兒泉的身體乳回去。我找到最好的價格是在聯鎖店Sephora,一罐400ml的身體乳液要價23.5歐元,而保羅告訴我義大利約莫在四十歐元左右(後來證實是32歐元左右),所以我也就毫不懷疑地買了下去。至於他另外要我買的防曬乳液,一罐的差價大約一歐元,我想,就犯不著這麼努力地扛回去了吧!
完成了該辦的任務,竟也已經下午兩點多。原本以為中午左右便可以輕鬆辦完,沒想到卻多花了兩個小時…我這次巴黎行的主要目的之一,乃是位於現代音樂中心內的音樂博物館,只是在這個節骨眼上,還要回去把大包小包放好再出門,又還沒有吃午餐,實在不知道幾點才能夠到博物館。我原本想要放棄了,不過嫂子知道這是我此行的目標,算了算時間,覺得應該可行,便還是堅持要去那一帶走走,如果四點之前能夠到博物館,兩個小時參觀應該是足夠吧!
上次去巴黎的時候,歌劇院外觀還沒有整修哩…洗完以後白淨的歌劇院,果然比較漂亮!
July 11, 2005
<巴黎湊熱鬧去>買LV
若說嫂子有什麼一定要辦的,大概就是買LV和保養品這兩件事。LV幫弟弟和朋友代買,保養品則是自己需要,也順便帶給家人當伴手。因此,我到巴黎的第三天早上,我們兩人便出發到香榭大道血拼去!
原本要去LV位於香榭大道靠近凱旋門的旗艦店,不過我們在抵達以後才發現,那間店目前關門整修,只見偌大的店面,一側的窗戶滿滿是櫻桃包的圖案,另一側則用了大大的Monogram行李箱。我向來不是該品牌的愛用者,最看不順眼的莫過於所謂的Monogram、棋盤格和我眼中的‘豬肝色’,不過幾年下來也一直很納悶,為什麼有這麼多人對它趨之若鶩。LV巴黎旗艦店整修的事我也有耳聞,也看過網友轉寄的照片,不過在去的當下,並沒有把之前聽到的和現實狀況連在一起,當人真的到了那裡,心裡暗自佩服該公司的廣告創意,不過說實在話,真的沒有什麼美感可言!對我來說還有點破壞景色的感覺,想不透巴黎市政府為何會核准這樣的景象發生,難不成真的是有錢能使鬼推磨?!之前聊天時,也曾經被嫂子取笑,說我對一個不喜歡的品牌,卻還是頗了解它推出了什麼款式什麼花色,我悻悻然地說道:「還不是因為偶爾沒事會接到網友要求代買的關係…」我自己是絕對不會花那麼多錢買一個包,真有那樣的錢攢下來,我絕對還是會選擇旅行!
順著指標走到另一間LV,進了店門,只見滿是東方面孔的顧客。既然已經知道要買些什麼,嫂子很自然地找了個工作人員,看看有哪位店員能夠替我們服務。替我們服務的,是一位金髮冷面的法國妞,態度並不是太殷勤,嫂子先問了兩款,一款據說已經售鑿一空,一款則是棋盤格皮夾。在決定購買皮夾以後,也請她拿出第三款讓我們看看。因為想要比較花色的關係,我們請小姐拿出同款的另一個包讓我們看看,小姐似乎很不耐煩哩!在我們選好以後,嫂子提起觀光客可以退稅的事,小姐這下子才恍然大悟,講話口氣馬上一百八十度大轉變,好聲好氣了起來,只是當我們繼續問下去時,她馬上表示,一本護照只能購買兩件商品…(把我當隱形人喔!)我們也就沒多說什麼,請小姐結帳去。
走出店門以後,我才跟嫂子聊起來,在網路上聽到的種種代買狀況,尤其是巴黎地區有許多大陸人會請留學生或觀光客代買的狀況,也許因為我們兩個,一個穿著打扮看起來已經‘歐洲化’,襯衫短裙看起來又很像學生,另一個又說著一口流利的法文,大概一開始被誤認是留學生跑去代買吧!我納悶的是,一個國際知名品牌,又是在它巴黎的大本營,服務竟是如此之差…相較之下,我上次在義大利陪爸媽去逛Gucci,老爸問了將近十個包的價錢,店員還是笑容滿面,讓我在心裡又替G牌加了一分!
July 10, 2005
<巴黎湊熱鬧去>姑嫂作伴
嫂子在巴黎尚有些友人與學生,因此我們的住宿也不成問題,早在出發前往巴黎之前就已安排妥當,在老哥離開以後,我和嫂子就入住當地某留學生的宿舍。只是,原本是隔天一大早就要和嫂子兩人把行李搬離過去,卻因為老哥一行人的行程生變,時間上延誤了~~~
說也誇張,他們前往斯洛伐克的幾位因故被取消,在臨時找不到班機的狀況下,竟有人出了「坐火車」的餿主意!我光聽到就傻了,從巴黎坐火車到斯洛伐克的首都布拉提斯拉瓦,想像中就要超過十二個小時,加上這群人去的目的並非玩耍,而是火車抵達的幾個小時以後,就有密集的行程安排,上廣播節目接受訪問、彩排、當晚演出等,馬上替他們擔心了起來。只是在樂團經理‘連哄帶騙’下,他們還是在下午五點左右上了火車。也因為這樣的變動,我和嫂子一直到他們一行人辦理退房手續以後,才搭上前往市中心的火車。
我抵達巴黎的那個下午,從機場前往市中心的途中可謂大雨連連,原本還很擔心天氣狀況影響觀眾出席率,不過,那時壞天氣還沒有飄到巴黎市區,也讓人暗自慶幸他們的好運氣。然而,大家夥兒開始玩耍的第一天,就沒有那麼好運了。從上午開始就大雨不停,我和嫂子也開始發愁,不知該怎麼樣才能順利把行李搬過去,中間有好幾段路得走哩!所幸,我們下午出發的時候,大雨暫時停了一會兒,直到我們放完行李又出門以後,才又開始下起雨來。
在前往這個留學生宿舍的途中,嫂子以羨慕的口吻開始敘述起來,原來這間學生宿舍,是許多巴黎音樂留學生的夢,個人宿舍大到可以在客廳裡放下一部平台鋼琴,平時練琴也比較不會遇到鄰居抱怨的情形,搶手的程度可見一斑,那時嫂子排了好幾年也沒輪到她,聽說現在還得靠關係才能進去。
帶我們進去的,是嫂子學生的男友小胖,一個十八來歲的年輕小伙子。當他打開我們即將入住的那間個人宿舍,我馬上就恍然大悟了…房間大概是我以前倫敦宿舍的三倍大,樓下是廚房和起居空間,樓上則是寢室和浴室。我以前在倫敦六公尺見方的宿舍,大概只有寢室和浴室加起來那麼大,還得跟樓友共用浴室和廚房,「這地方真是奢侈啊!」怪不得許多人擠破頭靠關係想要進去…小胖也算是個幸運兒,到巴黎的第二年就好運進了這裡。
安頓完畢,兩個人其實已經累了,只是耗著一天都沒做什麼事,心裡還是不甘心…「去喝杯咖啡吧!咖啡提神,之後我們去逛街!」我提議道。嫂子想了想,就領著我到了巴黎最著名的咖啡廳之一(別問我是哪一間~~~法文對我來說還是外星文,名字我聽過就忘!)我和嫂子那天其實講了不少話,雖然都是家務事,不過卻也讓我感覺到,和她的距離又被拉近了一點。對我來說,和嫂子的關係是完全是‘被逼迫’下的妥協,畢竟她和老哥交往時,我人已經在國外,聽到他們要結婚時,我連她的面都還沒見過,這幾年相處的時間也不多,所以一直都不是太熟。這次因為和嫂子單獨相處了兩天,感覺上關係近了,也可說是這次巴黎行的一大收穫吧!
PS. 難得來一張合照!風塵僕僕從義大利趕到巴黎的我,妝也沒化,累得眼袋都跑了出來…從照片看起來,林暉鈞夫婦很有夫妻臉哩!
July 07, 2005
我的第一本哈利波特
還記得打開包裹的那一刻,我的心情是很興奮的。倒不是我對這本書有什麼特別的期待,不過當時那六公尺見方不到的小小宿舍中,到處散佈著論文的參考資料和我從系圖借來的專業書,書架上多一本跟博物館完全無關的閒書,光是看到封面,就讓我心裡暖暖的。我並沒有迫不及待地馬上開始閱讀,畢竟,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要我生出一萬五千字的論文,實在是壓力很大的一件事。收到書的那個禮拜,我的論文初稿已經大致完成,接下來是拼湊刪減、去蕪存菁的階段,於是,我在把初稿完全生出來的那個晚上,決定要讓腦子淨空一下,拾起架上的哈利波特,就這麼讀將了起來。
原本只打算好好休息一天,便要進入寫論文的下一個階段,誰知那本哈利波特,讓我不專心了一個禮拜。在此之前,已經很久沒有遇上一本會讓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接下來劇情發展」的小說,我一邊讚嘆著羅琳對劇情鋪陳的功力高深,一邊則目不轉睛地爬著文,深深被劇情所吸引。魁地奇賽的那一段尤其吸引我,閉上眼睛,生動的敘述竟也讓我有身歷其境的感受。一本六百多頁的英文書,我熬夜熬了一個禮拜,就這麼把它給讀完了,因為我實在是太過投入,關上書以後若是還坐在房間裡,沒過半小時又會把它給打開,繼續讀了下去,到後來索性就一股作氣把它讀完,以免這頭寫論文寫到一半,心裡那頭還掛著劇情發展。
讀哈利波特的那個禮拜,論文沒好好寫,戀愛也沒好好談,跟米奇講話講沒幾句,他馬上就會感覺到我的不專心,我卻還得佯裝無事般地跟他繼續在電話裡瞎扯,他也以為我是寫論文心煩,也就沒多說什麼。看完書的那個晚上,我打電話給米奇‘自首’去!他知道我正處於水深火熱的時期,聽到我還有心情看‘小孩子的書’,更是訝異,更是納悶我為什麼會中了哈利波特的毒。我大力向他推薦這本書,當時的他,一直認為這是‘小孩子看的書’,對於人們為什麼這麼瘋狂滿腦子不解,也因為工作忙碌,所以讀哈利波特這件事,也就這麼被拋到腦後。
後來,米奇到日本開會時,日籍好友基於‘好東西要和好朋友分享’的心情,送了他兩本書 – 哈利波特第一集和第二集。他在從日本飛往台灣的班機上,閒著沒事,順勢把書拿起來讀,竟也成了他‘中毒’的開始。當他在台灣和我敘述這段過程時,我差點沒有笑岔了氣,不過心裡可是高興的很,畢竟,這是同時被我們兩人所衷心喜愛的第一本書,在台灣時也就順手把第三集也撿了回家。
之後,我們分別找了時間把四集讀完,接下來的幾年內,也將它分享給幾位喜愛閱讀的親友。好玩的是,許多人剛開始的反應都覺得‘那時小孩子的書’,而讀完以後也都跟我們一樣,深深愛上了這個小說系列。
隨著第五集、第六集的出版,以及改拍電影而造成風潮,我的心,仍然停留在《火盃的考驗》。這不只因為在我眼中,這是截至目前為止最精采的一本,也因為它實際上與我寫論文的那段甘苦期緊緊相繫,對我來說,已成了我留學生涯中一個不可分割的片段。
<巴黎湊熱鬧去>正式演出
中場休息
當晚演出的狀況其實頗不錯,比我印象中的台北愛樂優秀許多!我上一次聽台北愛樂演出,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因此,愛樂這幾年的成長,著實讓我又驚又喜。
上半場演奏的是黃輔棠「陳主稅主題變奏曲」和巴赫的a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前者對法國人來說肯定是極為生疏的曲目,不過在場觀眾的反應頗不錯,據說前一晚演出也有許多人詢問曲目來源呢!擔任協奏的林暉鈞,在國內已是極為知名的小提琴家,跟老哥的私交甚篤,只是多年以來,我一直沒有機會聽到他的演奏,所以這次也算是滿足了我的好奇心。林先生的技巧自然不在話下,音色渾圓飽滿,音樂詮釋上也是我很欣賞的那一型,加上老哥和林先生的默契很不措,看他們兩個人在台上‘眉來眼去’還真讓人雞皮疙瘩掉滿地。好玩的是,我坐在嫂子和林太太兩人中間,順便觀察她們兩人各自替另一半緊張的神情,其實也是頗有趣的一件事。
下半場的貝多芬,本來讓我比較擔心一些。不過中場休息的時候,就看工作人員忙著把原本擺在左後方的大鍵琴搬到舞台上管樂位置後方,並且把琴蓋打開。那時我也沒想太多,只是納悶著,後來問起老哥,才知道他把大鍵琴當成反射板來用,原本銅管回音太大的問題,頓時間消失不見,也還好他腦筋動得快,也夠堅持(那時本來有人回他「從來沒有人這樣子做…」),才沒有發生下半場慘不忍睹的狀況。老哥把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的速度搞的頗快,其實我也不是沒有聽過類似的處理,不過那時心裡只擔心團員會出狀況…還好一切正常,團員整體狀況頗為穩健,演奏完畢時也獲得滿堂彩。
我們原本擔心沒有觀眾的狀況也沒發生,也許是巴黎留學生的友情攻勢奏效,也許因為免費入場,也許因為之前的另類宣傳,在開演前教堂裡已經滿滿是人。演完以後,多位應邀前來聆賞的巴黎音樂家與作曲家,也給了台北愛樂和指揮老哥極高的評價。
不過,這畢竟不是我‘交際’的場合,所以我就在場子裡走來走去,偶爾幫忙拍照,也順便等待大家夥兒慢慢收拾完畢,好坐上巴士回旅館休息去。
<巴黎湊熱鬧去>另類宣傳
好不容易排演完,老哥卻也忙東忙西到處講話…心裡才想:「好吧…大指揮家,不吵你…」他轉過頭來跟我扮了個鬼臉。
教堂特地開了平時神父們換裝準備的休息室,給老哥和被協奏的小提琴家林暉鈞充當休息室,我也就隨著嫂子,把行李拿進去借放一下。那時的我,心裡其實在擔心另一件事情…軟殼行李箱裡,有兩罐我特地幫老爸從義大利扛到巴黎的「芥末味果醬」,只是從機場到巴黎市中心的交通車超級擁擠,我是好不容易把行李塞近巴士行李箱上方的一個角落,努力衝上車,才能在五點多順利抵達巴黎。不過在巴士到站、司機打開行李箱、我箭步衝下車之際,就看我的行李「砰!」的一聲從裡頭摔了下來…心裡頭一驚,「哎呀!老爸的果醬!!」只是當時也沒法打開來看,只好拖著行李往地鐵走去。現在到了定點,本想要打開來瞧瞧,不過想了一下,果真破了,還會把人家教堂弄得一團糟,也只好心裡暗自祈禱,希望我到旅館打開行李時不會發現一坨液狀黃色果醬散佈各處…
放下行李,一時之間還不知道皆下來要幹什麼,老哥一句話:「我們去外面等排骨便當!」呵呵,在國外吃便當,這我還是頭一次聽到,我本以為他們會就近找一間餐廳隨便解決,沒想到竟是吃便當。一方面因為沒法在教堂內用餐,一方面則是大傢伙兒還在等待便當的到來,就看團員們索性一個個坐了下來,聊天的聊天,休息的休息。
等待的時間還頗為漫長,我看看手錶,將近八點還沒有便當的蹤影。吃完飯還得有點時間休息吧…正提議和哥嫂三人一同在附近找個地方隨便吃吃,就聽到有人大叫「便當來了!」像我這種臨時到的,也不是團員,所以便當沒我的份,所以嫂子就拉著我到附近找吃的。我上飛機前喝卡布奇諾吃可頌麵包,是早上十一點多的事,飛機上的餐食很貴,加上到法國以後又接連著趕到巴黎市中心,中間我一直沒有吃東西,所以當時我已經餓到前胸貼後背,就差還沒到眼冒金星的狀態…
那一帶因為是觀光區,所以可以用餐的地方不少。我們沿著路走下去,就有好幾間日本餐廳…天氣涼,我也不想花太多時間吃飯(因為嫂子還要回去吃便當),所以我們就找了一間拉麵店走了進去。不消二十分鐘便解決了一餐,也順便幫當時正在發燒的老哥帶一罐貴死人的罐裝可樂回去(果然是觀光區,易開罐可樂要價3歐元)。
我們走回教堂時,遠遠就看到一群人坐在教堂前的階梯上吃便當!那時心想,怎麼會這麼克難,疏不知那景象,似乎成了當晚的另類宣傳…一群東方人坐在巴黎某知名教堂前面吃便當,其實還真是頗為難得的景象!
July 05, 2005
<巴黎湊熱鬧去>台北愛樂演出前排練
演出前排練狀況
從布達佩斯回到家,休息一天以後又上了飛機,直奔巴黎跟老哥會合。老哥領著台北愛樂到法國演出,不論如何,做妹子的也得去捧個人場。愛樂到歐洲演出已經好幾回,不過之前去的都是東歐國家,我光想到辦簽證的種種麻煩,就打了退堂鼓,好不容易這次到了一個我直接買機票飛過去就可以的地方,說什麼也不能錯過。
其實,在家休息的那一天,我可是後悔得很~~~還沒從布達佩斯之行的勞頓恢復過來,又要上飛機趴趴走,雖然已不是頭一遭,不過體力上仍然不堪負荷,也許是在布達佩斯真的有被操到的關係吧!
上飛機去巴黎的前一晚,我終於搞清楚愛樂這次到底在哪裡演出。之前,因為頭腦不清楚的老哥不察,隨口一說,我和嫂子兩人都以為這次愛樂要到著名的亞維儂音樂節演出。嫂子一直到去巴黎的前一天才搞清楚,原來是奧維爾音樂節(Festival d'Auvers sur Oise)而不是亞維農(Avignon),還好當時沒有和朋友一起計畫從義大利開車到亞維農去,不然就真的糗大了~~~
我趕上的是愛樂的第二場演出,地點在離羅浮宮不遠的聖洛赫教堂。聖洛赫教堂又有「藝術家教堂」的美名,因為這座教堂專為藝術家所用,不但白遼士神劇在此首演,長笛大師朗帕爾的葬禮也在此舉行;不過當時我並不知道這座教堂的重要性,看了看地圖,只覺得地點非常適合,只要宣傳得當,滿場應該不是難事。
在鄰近的地鐵站和嫂子會合以後,便開始聽聞這次愛樂法國行的種種狀況與趣聞,讓我已經捏了一把冷汗。走路不到五分鐘,我們就已經到了教堂門口,正在納悶怎麼都沒有看到宣傳海報,嫂子手一指,「在那兒~~~」一張對開大小的‘拼貼式’海報,陽春到不行,上面的照片和文字都是剪貼黑白影印稿製成(而且還把指揮的名字給寫錯),才聽嫂子說巴文中心並沒有花很多力氣宣傳,大概是經費不足吧!我也不免開始為晚上的觀眾出席率擔心了起來~~~
進了教堂,他們正在排練巴哈的小提琴協奏曲。我們便選了一個中間的位置坐下來等待,也拿出相機開始拍照。教堂的回音很大,聽巴洛克時期的音樂總是別有一番風味,不過想到他們下半場演出的是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包括銅管的大型編製在教堂這種場地,到底要怎麼克服回音的問題,又令人再度捏了一把冷汗…
PS1.奧維爾位於巴黎西北約40公里的地方,因梵谷在此自殺而聞名。印象派畫家如柯洛、杜比尼、塞尚等也經常引該地風景入畫,為印象派畫作的重要據點。